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76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另外,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儒教精神本来就是世俗性的,或者说是一种所谓的实用理性,再加上对时中和中庸的曲解,儒教精神的超越性往往不被承认。
1 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 Amstrong)2006年出版的著作,基本概念和著作结构沿用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文明是一个带有理想指向的词汇,与存在、影响不见得同步,甚至可能相反。
从年代的一致性到地理位置的一致性,轴心时代是一个精巧的发现,但它只是一个现象层面,而不是真实层面。独立判断而不以成败论英雄,此即中国史学的独到之处。最终她说出了这样的定义:宗教就是同情。轴心时代的各种信仰里都有一种共同的理想,即同情、尊重和普遍的关注。与哲学家雅斯贝斯不同的是,凯伦是宗教学家。
轴心时代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所有伟大的思想传统一致认同博爱和仁慈的极端重要性。在古代经典中,《论语》属于传记,汉代抄写制式为八寸小简,与抄写在二尺四寸大简上的经典有法定的区分。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饗也。
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礼记·礼运》) 这是孔子讨论先王通过各种祭礼,使礼下达于民众。人的道德性尤表现为在对自然物取用上的反思性,反思贪欲、占有欲,使人更加肯定动植物自身的价值,成为宇宙大家庭中自觉维护生态伦理的成员。先秦儒家一向认为生态资源是天地所赐,他们对此充满了虔敬的感情,《礼记·曲礼》: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
所以,从郊天、祀社、祭祖、祭山川至五祀,就是修养与坚守礼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脩而礼之藏也。
又说:喑、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礼之薄厚,与年之上下。儒家主张满足人民的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对社会弱者、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和灾民予以保护。
无论富贵或贫贱,都互相尊重,互利互惠。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关于《王制》的写作时代与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礼记·礼运》) 太一指天地未分时混沌的元气,至大无垠。
第二,《礼记》中以天地为中心,肯定不同生物圈层有自身价值,蕴含着生态环保伦理的内涵与意义。在《孟子》《荀子》中都有类似材料。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先秦时人认为王者必须承天以治人,所以设计一套依天文而施行政事的纲领,其实是一种王制。
太一分离而为天地,转化为阴阳,变动为四时。在社会治理上,儒家重视道德教化,同时重视法治。《王制》亦强调道德教化,指出司徒之官的使命是节民性与兴民德,推行六礼、七教、八政。因此设置宗人与祝官在宗庙,三公在朝廷,三老在学校,天子前有巫官后有史官,卜人、筮人、乐官等都在左右,天子居中,无为而治,持守正道。如果是山川沼泽地,要观察气候的寒暧燥湿,并测量土地的远近,来确定居邑与水井的位置,然后兴建工程。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犹主也)也。
关于礼的终极根源与根据,《礼运》则假孔子之口回答言偃之问,谓礼必本于天,殽(效)于地: 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人是天地的心脏,五行的端绪,是能调和并品尝各种滋味,创造并辨别各种声调,制作并披服各色衣服的动物。
居山以鱼鼈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礼运》指出: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礼记·祭义》) 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君子对上天,对自然天地必须有敬畏之心,对社会底层的人应当有恻隐之心。
(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16年1月第1期,第41—53页。卢植认为《王制》是汉文帝时博士所作,孔颖达认为《王制》作于秦汉之际。有战事,则命大司徒对士训练车甲之事。祭祀社神,大地的各物资物产可以尽其用。
命降於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巡视东方,要到泰山烧柴祭天,望祭山川。
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儒家是主张生态系统存在客观内在价值的,人有人性,物有物性,甚至人性中有神性,物性中也有神性。
爱有差等是具体理性、实践理性,恰可证成普爱。祭祀山川,用以敬礼鬼神。
第四,《礼记》中所蕴含的道德哲学,即修养身心性情、培养君子人格的内涵与意义。因此在郊区祭祀天帝,天上群神都随上帝享祭而各受其职。天子外出之前,要祭上帝、社神、祢庙。大乐正考察造士中的优秀者,报告给王,把他们提拔到司马属下,叫进士。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12] 参见崔涛、郭齐勇:《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探讨》,邓正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辑刋》2010年6月夏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10年7月。
众人疑不能决的,则赦免嫌疑人。这里也强调了治国之本,正是礼,而礼的规范中,重要的是道德仁义的精神。
发表评论